圈里人必收藏 听听吊装界大佬们的心里话

来源:开云棋牌官网最新    发布时间:2024-02-22 00:22:11

  2014年11月,“2014全球起重机峰会暨中国吊装百强大会”上,中国吊装企业百强榜单再度发布,投身于核工业、冶金、电力、石油、石化、市政等施工领域的100家中国吊装企业荣膺这一殊荣。

  作为中国吊装行业的中流砥柱,会上,百强吊装企业高层进行了深度沟通,他们一致认为:由于持续的低迷与动荡,中国吊装市场已进入深度整合期。未来,市场优质资源将进一步集中,“大浪淘沙之后”,进入百强榜单的企业势必迎来更好的发展前途以及更牢固的市场地位。

  交流过程中,不少高层代表针对市场现状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市场低迷期,行业对于品质的关注特别的重要。一是注重产品性能、功能的提升,制造商应该沉下心来做好产品设计与升级换代。二是对产品体系关注,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市场规模的追求分散了制造商过多的经历,进而时起重机产品的质量和体系构建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影响。当下,是该沉下心来完善产品体系的时候了。第三,是对服务品质的强化。很多吊装用户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设备进入维修期时,维修配件质量优劣、修东西的人素质高低,直接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收益。因此,高品质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上述方面做到卓越,才能在当下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对于吊装和租赁企业而言,难表现在活难找、价难高、钱难要,这三难导致目前吊装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6、7年前,我们买一台吊车,投资回收期在3-4年之间,而当下投资的静态回收期至少8-10年,未来这个趋势可能还会恶化。对于制造商而言,市场同样不容乐观。中国市场庞大的设备保有量很难在短期内降低,未来,如何在有限市场空间内谋求发展?我的建议是走出去。我到过一些不是很发达,但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我看到了当地中小型吨位吊车大部分是徐工的,也有中联重科和三一的。这些国家,有几率会成为我们国内制造商未来的潜在市场。”

  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副总裁、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重机公司经理蔡学义

  “无论是吊装企业、制造商,还是整个中国市场,总要经历成长、发展、振荡和整合的过程。深处调整期,大家仍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市场的春天终究会到来。以核电市场为例,近段时间,中国核电项目立项审批要求更加严格,新开工项目数量极其有限。但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核电发电总量占比仅有2%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中国核电建设将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形态趋势,不会大规模集中上马,但会长期持续推进。从目前进度和态势看,2015年中国一些新的核电项目有很大的可能性快速上马开工。而这必将对相关起重机产品的销售产生带动作用。”

  “对于吊车租赁企业来说,当下可能仅仅是一个暖冬。市场的严寒仍未真正来到,还会继续降温!目前,我们已有几台吊车闲下来了,而且据我所知,同行中也有很多吊车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让我预测未来中国市场的保有量和空间,我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我更加关心未来几大制造商会收回几台车,这一个数字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市场分化整合的过程。未来,必定会有一批比较小的吊装企业遭到淘汰,被回收的车辆在市场上重新分配的过程,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决定未来市场秩序的优劣。只要制造商选择经营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买主,台班价格和租赁价格就会逐渐稳定下来。因此,对大用户、好用户、高质量用户应大力培育支持。只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用户运营稳定,整个行业才能良性发展。”

  “经历了这几年的市场动荡,所有起重机制造商都该静下心来想一想,竞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生存,大家拼命的接订单;为了胜出,大家又拼命的压价格;最终,大家抢到了大单子却挣不到钱,生存在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制造企业急需改变心态,进而改变盈利模式。发展至今,制造业的盈利高地慢慢的开始向服务端偏移。对于起重机市场来说,未来,制造企业利润中的1/3将来自于售后服务。如何延长起重机设备的生命周期,如何为吊装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合理的融资方案,如何帮助用户提升设备的安全性保证,都将成为制造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陕西延长化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建成

  “过去,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是没有底线的。无论是租赁价格,还是施工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目前,吊车租赁价格跟十年前相比降低了50%,跟五年前相比降低30%,价格竞争很激烈。或许这就是当前的新常态,但咱们不可以因此就被动接受这样的市场乱象。现在,很多同行都提议搞一个租赁企业联盟,从而来约束行业的价格。同时,包括吊装企业、实施工程单位也应以盟约的形式,构建起一定的价格标准体系。这样的联盟及价格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将为中国吊装领域带来更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

  “目前,很多从业者对于市场的判断过于悲观!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也许行业的冬天原本就是这么冷、这么长。未来,中国市场将有多少家吊装企业生存下来,同样是一个生态问题。参天大树下面也会有小草,老虎、大象周围也生存着小动物。成熟的产业链,应该是一个分工明确、定位明确的生态系统。如今,与会的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正是在这样一个清晰、健康的体系格局内发展。相信未来,在座的百强企业仍将成为中国吊装领域的中流砥柱,并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新常态,新秩序,需要全行业共同来创造。作为制造企业,应帮助吊装用户从技术、安全、质量等环节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维持企业的发展。同时,吊装企业也应加强自律,共同杜绝底价经营的行为。未来,随着有关部门对投标、竞标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只靠低价闯市场的企业将无以为继。冬天来了,大家只有统一原则、抱团发展,才能尽快度过严冬。”

  “未来,两类吊装企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下,并且持续发展壮大。其中一类是以国有十强、非国有十强为代表的,在全国甚至国外均拥有相当竞争力、号召力的大型施工公司;另外一类则是分布在各个区域市场,并在其中拥有明显优势的当地企业。随着行业不断成熟,竞争格局成型,今后国有十强企业主要扮演的将是资源组织者,工程承担者的角色;而非国有十强则是担当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租赁商。双十强之外,区域性竞争力企业的数量应该在100-200家左右。”

  “中国吊装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一直更新和完善各种标准包括制造企业要遵从的标准,施工公司需要恪守的标准,来自政策、法规层面的标准等。市场经济精髓就是契约经济,也就是标准。目前中国吊装行业噬需完善提升各种标准,包括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设备使用标准、操作标准;政府层面的报废标准;甚至包括用户端的市场准入标准等。有了这些标准并严格执行,总过吊装行业整个生态体系才能更加健康,发展才能得以持续。”

  “市场整合期内,非公有制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首先,要认识到吊装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重视安全问题,并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过硬的执行力;第二,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一定要形成制度化;第三,要做到诚信经营。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民营吊装企业,需要对以上三点进一步强化,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单从企业实力的角度来看,制造企业比我们更强大,如果他们可以在管理模式及经验上给我们一些帮助,无疑能够促动民营吊装企业更好的发展。”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颁布了20142020年能源发展计划,从2015年到2020年,将有4000万千万以上的风电装机容量核准。同时,国家推行一路一带,加之核电走出去战略,相信未来几年,一大批电力品牌,特别是履约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受益于此,电力行业的吊装工程量也将水涨船高。”

  “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相信国内吊装界的同仁都深有体会,国家的政策导向特别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量的增减,我们很难做到100%掌握市场工程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吊装企业能轻松的获得充足的工程,凭借的就是品牌影响力和业主的认可度。包括安全、专业、施工资质、规范化管理等都是软实力的体现,只有在这样一些方面有所建树,才能在市场上拥有真正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的吊装市场还处于战国时代,现阶段还是一个无序竞争的市场。所以,在这样一个市场上,企业很难形成真正的“核心品牌”。如今的吊装行业,尤其是租赁领域,拥有强大的设备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

  “吊装市场经历了几年的高温期后,终于回到了理性的状态。我认为,如今所谓的新常态,实际上就是市场步入理性的表现。至于市场将在何时回暖,主要根据国家的投资政策,同时和制造商的销售政策也有一定关联。总之春天肯定会到来,预计在4、5年之后吧。”

  “工程领域不相同,市场回暖的时间表也就不同。以风电为例,十三五规划中,风电被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分支。所以,风电吊装领域也将保持持续走高的趋势。”

  “发展至今,能够在中国吊装领域屹立不倒的,都是具备一定竞争力和规模的企业。那些不能称之为企业的散户,未来终将面临整合与淘汰。所以,作为真正的企业,我们更要在公司化和规范化上做足文章。在我看来,对于国内大部分吊装企业而言,规划化更难做到。未来,即便你是行业强者,即便你拥有强大的设备实力,但作为一家公司,没有规范的管理和运作,同样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吊装市场正处于“春天常有”的状态。近期,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中国轨道交通建设迎来了又一轮快进期。从前,地铁可能仅在几个大城市发展,现在全国已经有20余个城市在建,吊车需求非常之大。我们从事地铁盾构吊装多年,起初仅仅是承接区域内的工程,久而久之做得好了,全国的工程都邀请我们参与。所以说,中国吊装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具备强大竞争力的百强企业都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