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地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案例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近年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多元育人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机械化、电气化与信息化引领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围绕服务山东省、济宁市装备制造、智能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支柱产业,以传统优势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引领,以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为支撑,重点建设了山东省品牌专业群,较好地服务了本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业群现有在校生2700余人。该专业群于2017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品牌专业群。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自2011年起,连续7年与辰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培养,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数控专业在2016年4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2016年4月,学院与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理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三方按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合作共建企业冠名二级学院——“联诚数控学院”。校企双方签订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长期的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将校企双方在数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固化下来,使校企双方成为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为推进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7年5月8日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杜振新董事长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孙琪院长共同签订《共建“辰欣学院”》协议。我院自2011年开始与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通过建立辰欣学院,双方将在现代学徒制培养、师资互聘、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我院与合作企业一同成立了济宁市现代学徒制联盟。双方明确了责任义务、成本分担和下一步的合作计划等事项。
与本区域内企业合作建成了济宁市机器人与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研究所、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研发技术中心、济宁市无人机应用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等平台,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落户学院,联合济宁市机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山东联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
组建了自动控制博士团队,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科技服务等工作。为山东联诚集团技术工人进行CAD/CAM培训,承办了济宁市物业电工培训,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4662人次。完成维修电工、数控车工等技能鉴定2936人次。与山东理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共同进行了“高耐磨滚珠丝杠副”、“限位丝杠副”等项目的联合技术攻关。与山东国丰、山拖凯泰等企业合作进行省科技厅、省农机局等组织的科技攻关、农机装备创新等项目。申请“一种单向式气动薄膜调节阀装置”等国家专利30余项。组织专业教师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收入到款额491.8万元。
学院与合作企业合作编写《现代学徒制学生工作手册》,完善了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有关标准。签订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培养协议,确定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实现学院招生与集团招工的同步。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山东理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便利条件,建立了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做到了工学结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与联诚集团等共同进行了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了现代学徒制专业的课程和学习领域,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教学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学校教师深入公司制作一线,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备、生产视频等实践要素以微课、慕课等形式生动、真实呈现,建成了《机械设计基础》等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制定了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选拔标准,建立双导师培养、考核、激励制度。联诚集团和理工精密等企业选拔20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组织进行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创新研究》(16AJY101)等5项有关课题研究。
实践过程中,将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创新创新培养、工匠精神塑造进行了系统安排和优化布置,着眼于教育教学和人才教育培训的全局,优化专业技能和创新培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校内实训和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关系,探索并实践了“专创融合”,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学分替代,使学生素能得到全面提升。“多元协同、专创融合-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探索建立并完善了“班级-专业协会-创新工作室”三阶式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以实践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引领”建立专业协会和学生创新工作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
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
2014年10月,依托专业组建了机械电子创新协会、CAD/CAM协会、数控技术协会和智能控制协会等四个专业协会社团组织,共吸纳339名优秀学生为会员。建成了机电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依托专业协y会和训练中心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由于CAD/CAM协会运行规范、成效显著,2015年被省科协、团省委联合评为“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社团组织”。
为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创新平台,利用学院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资源来优化整合,将学院现有相关实验实训场所和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优化为开发的学生创新工作室。目前,设计建设的工作室主要有机电工匠师创客工作室、机器人设计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智能装备设计工作室、激光加工工作室、数字化设计工作室、机械精密测量工作室、控制管理系统设计工作室、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程中心等。各工作室由专长教师带项目领衔主持,逐级选拔创新学生参加,师生共同开展一些线下的DIY活动,包括机器人设计、机电产品手工制作、智能产品研制等,力求在“专创融合”方面做探索和实践。
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也成为了学校对外展示的窗口。第二届来华留学生孔孟文化节吸引了来自蒙古国、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代表参加。院校长、留学生们走进我院的创新工作室,参观了激光加工、工业机器人等实训设备,并亲自上手体验了设备使用与操作,在工作室留学生们亲自DIY作品,促进了交流和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