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破坏性改变世界

来源:开云棋牌官网最新    发布时间:2023-12-29 03:46:05

  曾被《金融时报》与高盛集团评为2006年度“最佳图书”的《集装箱改变世界》,实际上早在2007年便已在内地翻译出版,并引起了巨大反响。近期,机械工业出版社再次推出了该书的修订本。

  冷冰冰的铝制或钢制大箱子,箱体上有多处焊缝和铆钉,底部铺着木板,其中的一端有两扇巨大的门标准的集装箱非常像一只马口铁罐头盒。

  《集装箱改变世界》(The Box :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一书认为,集装箱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怎样使用。在集装箱出现之前,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成衣绝不会全球开花;而在集装箱出现之后,货运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假如产自东半球的某件产品运至纽约销售,也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来得划算。毫无疑问,中国也是国际集装箱海运和世界工厂舞台的主角之一。

  曾被《金融时报》与高盛集团评为2006年度“最佳图书”的《集装箱改变世界》,实际上早在2007年便已在内地翻译出版,并引起了巨大反响。近期,机械工业出版社再次推出了该书的修订本。

  作者马克莱文森(Marc Levinson)在介绍中称自己为“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记者”。莱文森曾任《时代周刊》记者、《经济学家》金融与经济类编辑、《新闻周刊》专栏作家、《商业日报》编辑主任。

  最近通过邮件的方式,马克莱文森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他热情地希望向因集装箱而获益的中国讲一讲“集装箱的故事”。

  集装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半个世纪以来航运史的跌宕和全球化的历程。《经济学家》杂志甚至在该书出版后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

  “集装箱不仅帮我们摧毁了旧经济,同样也帮我们建立了新经济。”莱文森开宗明义地指出,“像釜山(Busan)和西雅图(Seattle)等一些过去昏昏欲睡的港口,现在已确定进入了世界大港的前列。另外,在一些从前没有港口的地方,比如英国的费利克斯托(Felixstowe)和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TanjungPelepas),现在已经建起了大量的新港口尽管穷国还在艰难地攀爬经济发展的阶梯,但对他们来说,成为遥远富国的供应者已不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庞大的工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洛杉矶(LosAngeles)和香港等地兴起,而这只是因运进原材料和运出产品的成本直线下降了。”

  《集装箱改变世界》从集装箱的发明史娓娓道来,辅以大量的史实资料和经济数据,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而其中涉及的人物则从集团高管到码头劳工,地点从纽约港到越南战争。

  技术革新引起经济震动,集团内部暗流涌动,社会问题逐个凸显,创新的火花又时时迸现。在作者莱文森看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就是现代运输体系,而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的核心正是集装箱。

  “毫不起眼的集装箱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实现了货物运输的标准化,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全世界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世界经济形态因此而改变。”莱文森说。

  如果仅仅关注集装箱降低的货运成本及其实现的标准化,就认为集装箱 “改变世界”未免显得过于片面和局限。实际上,它的重要性不止于此。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中, 马克莱文森关注的还有“集装箱化”对商业、文明的进一步影响。

  “集装箱化(Containerization)是经济学家所说破坏性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且这不是策划出来的。集装箱运输的先驱们,他们只顾着跑船运赚钱,无意改变世界。但是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其中发现了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使他们的生意以完全不同的组织化模式扩张。所以集装箱化的思维,影响力远超过了它原本所在的行业。”

  马克莱文森:全球化的确能够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许多类型的工业生产如今已经从欧洲、北美以及日本,转移到了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劳动剥削方式,其发生机制是大公司往往利用了其他几个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我觉得有必要指出的是,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假如没有集装箱,全球化的现代形式不可能形成。集装箱大幅度的降低了运输成本,也逐步加强了运输在全球化的重要性,并且这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而是一种商业业务创新。

  时代周报:全球化研究有很多种角度,无论是经济学角度还是社会学视角。你怎么会想到从集装箱这一角度入手?

  马克莱文森:我是一个经济学家,并且很早就开始关注国际贸易。我觉得集装箱促进了大型贸易的发展,这一点并没有被很好地为公众所理解。我采访了很多航运业人士,尤其是集装箱运输早期的参与者,还有一些非常机密、重要的消息源,让我能够对集装箱的历史故事有多个不同角度的讲述方式,比如集装箱运输实际上摧毁了纽约、伦敦等传统港口的故事。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让我找到了一些早期我不知道的细节和故事。

  马克莱文森:现代集装箱运输始于1956年的美国。但也有很多人会说,在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叫马尔康马克林的“发明”了这种运输方式。根据我的调查研究,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为了方便运输而把货物集中在一个箱子中的做法,可以追溯到200多年以前。不过早期的集装箱运输没能成功,原因是无论船主还是铁路组织者都更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客户的利益。马克林的成功是因为他理解了集装箱运输不是仅仅用船只将装满货物的集装箱运出国外,而在于建立一个遍布全球的系统,无论是船运、铁路运输还是卡车运输,都能为任何人将货物准时、安全地运输到目的地。

  时代周报:其实《集装箱改变世界》早几年已经被翻译成中文,最近我们又看到了修订本。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马克莱文森:我倒真不知道中文版修订的事情。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平装版的时候,我写了一个序言,这是之前出版的精装版没有的。这是我对这本书做过的唯一修订,除此之外那个版本还矫正几个拼写错误。所以能说我本人这几年来没有对这本书的内容做过修订。

  时代周报:你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强调,你致力于将复杂的经济议题以一种能被公众理解的方式传播。你是何时开始有这样的想法?

  马克莱文森:我做财经记者做了很多年,主要的写作方向是金融监督管理和微观经济等。通常,写作经济和金融选题需要技巧,但还是很无聊。所以对于财经记者来说,通过有趣的故事把负责的经济、金融问题说清楚,并且让读者感到真实与他们相关,无论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是个挑战啊。

  时代周报: 《集装箱改变世界》是你的代表作,也让你获得了多项大奖。你还有别的研究吗?

  马克莱文森:我还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家指南》(The Economist Guide to Financial Markets),这本书是希望深入浅出地解释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另外一本书是有关美国零售公司A&P(大西洋和太平洋食品公司)的故事。在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期间,此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超市),最鼎盛的时候有16000家店。通过调低价格,此公司引发了整个零售行业的震荡,并且让原本处于落后领域的食品也转向了现代经济的一部分。当然,在当时,A&P的这一行为是饱受非议的,因为他们调低价格,导致许多小型的零售商店倒闭关门。美国许多州以及国家政府都试图通过提高A&P的税收来调高价格,从而保护小型零售商的利益。就像集装箱一样,大西洋和太平洋食品公司其实也是一个破坏性创新的案例,但同样这也是很少为人关注的。而我现在正在写的书,则是有关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经济。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p

  北京三批次土拍收官:总出让金达500.3亿元,热度稍有回暖,中海成最大赢家